医院
儿科主任医师
对于感冒发烧,老人们常说:捂汗比吃药打针强。所谓的“捂汗”指通过增加衣物促使身体变热继而出汗。
其实,这种既低碳又朴素的应对方法的确存在一定科学意义。
但要注意的是,捂汗对于小于三岁,且平时体质较弱的宝宝来说并不合适。
对于小于3岁的儿童来说,其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,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比较差,加上中医认为儿童脏气轻灵、易于传变,因此不适宜采用“捂汗”。
这与西医强调的“担心捂汗导致体温急剧上升,最终可能引发高热惊厥”一个原理。
对于体质较好的,年龄大于3岁的儿童来说,在体温不超过39℃时,并且属于外感风寒表实症时,可以尝试“捂汗”。
即使可以选择捂热,也并不是说要将小孩里三层外三层裹着。有的人捂汗后大汗淋漓,也有的人说自己试过闷热到接近窒息,这些方法都非常不靠谱。
正确的捂汗是:适当添加衣服,以达到体表发汗为准,并且要及时擦干汗液和多补充水分,切忌大汗淋漓。
小孩发烧看西医还是中医?很多家长都认为:宝宝发烧当然是第一时间选择西医了,因为在熬中药的过程里,宝宝吃下去的退烧西药已经发挥效果退烧了。
这样的回答貌似正确,但是并不科学。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体温情况来选择。
严谨地来说,“发烧”并不是一种病,而是作为儿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。
依据体温高低来分的话,当腋下体温:
介于37℃-38℃时称为“低热”;
介于38.1℃-39℃称“中度发热”;
介于39.1℃-41℃称“高热”;
而体温超过41℃时则属于“超高热”。
对于高热或超高热的小儿来说,第一要务是最快时间将体温降下来控制住。因为小儿发热以后病情的变化很迅速也很复杂,所以对退热的速度也有一定的要求。这种情况应该选择西医,毕竟现在的西药在退热起效方面非常快,中医中药是做不到这么快的。
但是对于低热来说,家长最好不要急于马上退烧,因为发热也是一种机体的保护反应,可刺激免疫功能,而且西药虽然退热起效快,但如果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,往往是烧退之后几个小时会再度反跳。
因此建议对于使用中药能退烧的情况最好使用中药,中医治疗发烧不但对症而且还对病*感染等病因,有利于宝宝缓慢退烧而不容易再反跳。
更多人在看……点击标题即可阅读1补冬不如补霜降,会补来年能打虎!2多图!预防乳癌的中医按摩通乳手法3乳房最爱这7种食物你今天吃了没4医师认证:原来拉肚子可以这么治5内裤裆发*还在穿?赶紧丢掉